查看原文
其他

有准备地静待花开 | 专业亲子培训师给你讲讲德国的学前教育

2014-06-25 杨捷 爸爸真棒

网上有个流传已久的说法:为了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德国宪法明令禁止学前教育!这是事实么?德国学前教育是怎样的?如何去实现既不破坏孩子的创造力,又培养孩子的潜能?


前日,德国专业亲子培训师杨捷女士(在德国学习、工作近10年,曾求学于科隆教区教育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幼儿教育专业,并承办了德国北威州第一个中德双语亲子班)在“旦愿复二代”亲子群分享了她作为专业人士所了解的、真实的德国学前教育,“爸爸真棒”将此次访谈的精华和杨婕女士的补充内容,特此与棒爸棒妈们共享。此文感谢“复旦MBA子女教育俱乐部”的大力支持。


※※※※※※※※※※※※※※※※


德国学前教育是教爸爸妈妈的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光是不禁止,德国还是学前教育的领军人。在德国,0至6岁的教育是有政府补贴的,所有留学生、外国人也涵盖在内。德国的幼教课程细化到:3个月至1岁、1岁至2岁、2岁至3岁。


大家可不要被“课程”两个字吓倒了,心想:这么小的孩子上什么课?其实这些课程都是为了帮助爸爸妈妈们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而设置的


在德国,早教班其实是亲子班,孩子是玩的载体,母亲(有时也有父亲,但我从没有看到过爷爷奶奶)才是受教育的主体。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适合自己班里孩子的游戏娱乐等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然后老师一边观察孩子一边引导家长们去观察自己的孩子,而大一点的孩子的活动很多都是家长们共同参与的。


所以,德国学前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父母学会辅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干预、破坏孩子成长


对比中国的情况,家长们对早教的理解可能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就是要让孩子早学知识,有人认为就是给孩子早做规矩,还有人觉得无非就是把孩子托管给教育机构。我回国以来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目前最缺的可能就是家长教育


从一个例子看如何“不干预”、“不破坏”


要做到“不干预、不破坏孩子成长”,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我给大家举一个我儿子9个月时上的游戏空间课的例子。


有一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三角梯。据专家资料,宝宝11个月开始探索第三维空间,有的就开始摸索着爬梯子了。老师把梯子放在那儿,不做任何说明。孩子们谁发现了它并有兴趣谁就去爬。我儿子9个月,居然二话没说就爬到了最高处——当然那个三角梯本身只有半人高,但我当时还是很紧张,怕他摔下来。


老师示意我不要靠太近,她蹲在梯子下会接住孩子,我要做的只是静静等待。我们等啊等,终于,他左右看看,发现妈妈离他挺远,就一步步非常缓慢地倒退着从梯子上爬了下来。


这时老师才跟我解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空间感形成的时期,爬高上低在所难免。如果我当时在他附近,他上到高处感到害怕就很可能伸手往我怀里扑,那么我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抱住他,他就会认为这个高度也是安全的。


其后果是:一、他错过了第一次探索如何自己从高处下来的机会;二、他一旦默认了在一定高度是安全的,会导致他以后的爬高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的孩子甚至会不计后果地直接从高处跳下来。


当父母要“有准备地”静待花开


家长不仅要做到“不干预、不破坏孩子成长”还要“辅助孩子成长”。这不完全等同于很多人理解的“快乐教育”、“静待开花”。


静待开花你也不能忘了培土施肥是不是?快乐教育你得知道什么是快乐对不对?我的观点是:不经历追求就得到的快乐不会是真正持久的快乐


我举一个德国孩子学骑自行车的例子。德国是个很重视运动的国家,但老师们大多都排斥三轮自行车,他们认为三轮车既不能培养平衡能力,在拐弯时又很危险。两岁左右的孩子会骑平衡车:两轮小自行车除去两个脚蹬子就是平衡车了。孩子坐在座包上,手扶稳把手,两只脚在地上走。很快,孩子就会越走越快,车轮飞转起来,孩子的脚就不由自主地离开地面以减少摩擦,这时候他的平衡感也就找到了。


此后,你只要在一旁静静地欣赏着你的宝宝不断创造新玩法、新花样、并且越划越快的身姿就可以了。静静地看他玩一年,个子高了,车子小了,买辆小自行车,一天都不用扶,他就会骑了。因为骑自行车要求的平衡感,他已经扎扎实实练了一年了呀。


这就是有准备地静待花开,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多多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自己的植物悉心培土施肥然后静等枝繁叶茂,而不是不管不问


既要学知识 又要保护创造力


在德国,幼儿园是混龄编班的,孩子们去教堂、上安全教育课、保护牙齿课等是一起的,其他时间大都各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画画、看书、搭乐高、爬树屋、挖沙子等。但他们并非不学习。


宏观上,老师会在一段时间内设定一个主题。比如生命主题,有的幼儿园门厅里放个大鱼缸,里面是青蛙卵,小朋友们每天进教室前可以观察一下卵如何一点点变成小蝌蚪、小青蛙。有的幼儿园会放一个透明的孵蛋器,孩子们透过玻璃罩观察小鸡破壳而出的过程。


从微观上,幼儿园要担负起学习能力培养的重任。纯书本知识的灌输被认为是破坏孩子创造力的,但是潜能培养是必须的。


一个孩子如果有旺盛的求知欲、又有比较强的记忆能力和专注力就具备了学习能力,因此,幼儿园老师会和孩子轮流玩记忆卡片游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专注力;和孩子们玩印第安石子游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们花几个月的时间织出一块布,培养持之以恒的能力等等。


课后还有各种免费的社团活动,要求孩子们每个学期换一个主题参加,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感受不同的体验。我想是为了让孩子们多涉猎、多体验、以便增加大脑突触,让孩子更聪明吧。


提到大脑,不得不提醒年轻爸爸妈妈们的一点:一定要记得给孩子留够充分自由自主的活动时间。不论他是在不停地挖一堆沙子也好、自言自语过家家也好、还是一个人乱涂乱画也好,不要打扰孩子。给孩子留出充分的自己思考的时间远比你教他新东西重要!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德国多好啊,有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的幼儿园。但我不是为了介绍德国好,而是为了告诉大家,德国的早教理念就是把爸爸妈妈们培养成懂得呵护自己孩子的人。


最后,送给大家我每次家长课堂必讲的一句话:“当你面对一个孩子,想像一下你变成他,这时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几倍高大于你的巨人,这个巨人可以将你轻而易举地拎起、放下,这时候你希望这个巨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面前的孩子。”


采访后记


本周“爸爸真棒”的高大上扎堆了,昨天美国爸爸Lee的故事刊出后,后台要求跟进的声音此起彼伏,今天杨婕女士的分享,让小伙伴们脑洞大开。在此也不卖关子了,我们近期肯定会对杨婕女士继续深挖,各位有兴趣的棒爸棒妈欢迎尽快留言,我们将带着问题与她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


本文由“爸爸真棒”原创,如转载请标注出自“爸爸真棒”


※※※※※※※※※※※※※※※※


◎ 输入“爸爸说”,聆听有想法的爸爸们的育儿故事;

◎ 输入“育儿经”,获得身边最热门和实用的育儿知识分享;

◎ 输入“他山石”,阅读国外最热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 输入“全知道”,了解最新的亲子活动、场所等资讯及体验;

◎ 输入“特会玩”,看看爸爸与孩子不一样的特别玩法;

◎ 输入“情商”,看看心理学专家带来的提升情商的6堂课;

◎ 输入“搜趣”,幽默有趣的图文,让你轻松一刻;

◎ 输入“互动”,看小伙伴们的分享和聊天

◎ 关于我们想要了解更多,请输入“爸爸真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